心得体会:怎样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最新)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而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以培养“人人都是发明家、都是公司老板”为人才培养定位,而是应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符合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可见,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构建“校企合作、多维互动、分段递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从而激发创造天性。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应用技术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不能脱离市场的需求,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以创新创业能力成长为主线的素质教育,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整合校内夕卜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项目,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互通、教学资源的互补以及教学内容的互融,形成“校企合作、多维互动、分段递进”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面向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将企业用人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对用人单位的广泛调研,确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技术技能综合实训之间的逻辑顺序关系和比例从专业的视角开设创新指导课程并纳入必修学分。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紧密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从企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行业和企业最新的创新资讯与实践机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侧重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开拓思维眼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进而鼓励学生参与校企联合的工程研发实践项目,提高其开发实际工程项目、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将个性化的创新实践项目纳入选修学分,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意识及实践能力。对有创新项目依托的成果转化类创业项目,通过校内创业园及合作企业的孵化,给学生提供全真的创业环境进行创业体验,鼓励将创新创业实践与成果孵化融入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设计中。改革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革,要重点考虑以下个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度,需对课程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