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程标准要求】标准活动建议•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设计思路】对于环境问题,只有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因此,本课的内容是学习各类环境问题的基础。本课的内容要求通过分析、归纳,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哪几种分类方法。二是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三是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 1 所示。图【教学目标】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以及环境问题的两种分类方法。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的探讨,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重难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问题的实质”。本课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全球性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问题,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根本原因;资源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传统的发展观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二是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发展过程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考察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如果是环境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有哪些?如果是生态破坏,其主要表现有哪些?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 4-6 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 1名小组长,1 名记录员,1 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 (如表 1 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