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明确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4)掌握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确定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三要素;重力的产生及三要素。教学难点:力的概念;重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事存在。(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4)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作用效果第一、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第二、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6)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接触或不直接接触。2、力的图示(1)力的图示: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第一、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 1/n,n 为除“1”以外的正整数。第二、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第三、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第四、在表示力的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的字母或数值。(3)注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