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信贷管理系统研制 1.信贷管理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保证客户和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充分保障银行权益。 实现对业务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杜绝越权违规行为。 提高行业、客户、产品风险的分析和预警能力。 实现电子化审批流程,提高信用业务办理效率。 充分利用系统数据,实现风险量化管理。 2.当前信贷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信贷经济仅作为信息登记系统,管理功能亟待加强。国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系统运用,实现相关制度的硬约束,控制操作风险。但目前不少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主要还是作为一种信息登记系统,没有把银行各项信用业务都整合在同一系统中,系统的管理功能和风险控制功能亟待加强。这也导致各行在制定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在系统中实现电子化手段约束的要求,有的存在一些非确定性描述和主观推断推测,难以在系统中实现,这是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从业务系统准确猎取的数据与信用业务人员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均有待加强。信贷管理系统的许多信息都要从银行相关账务业务系统猎取。由于目前国内银行业务系统的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早。业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管理系统的数据需要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导致管理系统很难从业务系统猎取准确的数据。同时信用业务人员办理业务过程中录入的有关客户信息准确性也不够,存在错录、漏录、随意录的情况。 系统用户广泛,开发、培训、推广和管理难度较高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用户包括总分支行的各级负责人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审查审批人员、客户经理、贷后检查人员、放款中心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等等,覆盖了全行 1/左右的员工。不同岗位的用户涉及的系统功能、操作方法不一样,使系统开发、培训、推广和日常运行管理存在着一定复杂性和难度。 基层人员对系统使用还不够重视。银行各级管理部门一直都在强调加强管理,要求提高对法律规范使用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但由于业务办理及管理主要还是以手工方式进行,同时考核机制不合理,片面追求当期业绩,具体的管理工作不落实,导致基层行的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往往将系统操作视为一项额外任务,被动使用系统,造成部分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使系统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3.加强信贷管理系统建设的建议 实行“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系统建设工作。各商业银行在开始进行信贷管理系统建设时,就必须由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对系统进行整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