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后勤保障在应急处理中具备重要意义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有力的预警和应急机制。能够用最少的时间配齐人员、物资,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必须做到平常库存物资的充足完好,在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才能使后勤保障和物资供应准时到位。1 药品、器械的储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突发性。突如其来,不易预测,他的发生有特别大的偶然性。平常,人们对他的潜在威胁感觉不到,因此易产生麻痹思想。在卫生防疫部门后勤物资的准备方面存在着投入不到,保管不当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投入得不到局部的利益,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当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手忙脚乱,到处采购物资,延误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如在 1996年我们地区遭遇到了 30 年未遇的洪涝灾害,有六个县成为了重灾区,有六个县不同程度的受灾。房屋被冲,牲畜死亡,有的地方居民转移到高处,使人口密度增大,垃圾、粪便和污水得不到快速进行处理,饮水设施遭到破坏。一旦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将会很快传播漫延。为了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带领下,在灾害发生的 6 个小时后,快速组成了医疗防疫小分队,深化灾区第一线防病灭病,开展卫生宣传工作。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医疗防疫小分队组成后,消杀药品、消杀器械严重缺损。由于平常思想麻痹,消杀药品、器械就没有固定的仓库、固定的人员保管,这里放一部分,那里放一部分。仅存的有效的漂白精粉只有 12 桶(50kg/桶),桶的外包装有的已严重破损,不能运输只好又买来编织袋重新装起。另外还有几箱六十年代的塑料瓶装的漂白粉精片,有效氯成份已大大降低,塑料瓶用手一捏就破损,以及七十年代初的来苏水。由于洪灾公路被冲,外界的物资不能马上运到。在这种危险情况下真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假如在乎时能够做好后勤物资的储备,做好防大疫、抗大疫和应对各种困难局面和复杂局面的准备,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就能使危害降低到到小程度。由于 50 年来卫生防疫部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已建立起了许多应对具体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也就是说对于可预见的突发性卫生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我们地区在大灾之年没有大的传染病发生。由于这次灾害的经验和不足,新建了通风、防潮的仓库,固定了转人负责,购进了一定量的消杀药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