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最好的是自己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还要忙着成长,忙着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所以啊,值得最好的其实是自己,假如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话,还有谁会爱你呢,接下来请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昨天,我读到顾城的一首小诗: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擦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似乎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要当一个懂事的孩子”,要听话,要宽容,要体谅别人,却从来没有人允许我们做一个任性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一句话:“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人这一辈子,最该讨好的是自己· 我最近在重温老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主人公松子,她明显有着“讨好型人格”。小时候,妹妹体弱多病,父亲只疼爱妹妹,对松子从来只有责骂。但是有一天,松子突然发现,自己搞怪扮鬼脸,能引起父亲的注意力,还能看到父亲难得的笑容,于是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扮丑几乎贯穿了她的童年与青春期。 在原生家庭中缺爱,长大后的松子就无比渴望爱。她对爱的强烈需求导致了她对男朋友的无底线妥协。男朋友第一次打了她后,发现她依旧笑脸相迎,所以下一次会更肆无忌惮把松子当出气筒。 武志红曾说:我们拥有讨好型人格,是因为怕被抛弃。松子年少怕被父亲抛弃,长大后怕被恋人抛弃,她始终没有安全感,而是习惯性地活在别人的情绪里,她一辈子都是一个好人,却最终一个人孤独地死去。 松子死前在墙上一遍遍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她仍以最卑微的姿态,承担了一切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她所不知道的是,她这一辈子讨好了很多人,唯独没有讨好自己。 其实,人这一辈子,最该讨好的是自己。 ·人生苦短,不必让每一个人都喜爱你· 蒋方舟,7 岁开始写作,9 岁出书,19岁被清华大学录用,毕业就任《新周刊》副主编,这位“天才少女”的生活在外人眼里一帆风顺。 可是对于她自己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无人时也觉得有人鞭抽棒打地,在后面督促自己,或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的人生进展。” 母亲说:“没有出书的小学生是不能毕业的”,于是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时,她在埋头写书;人们说:“她这样的天才少女一定能上清华”,于是她比同年龄都要早去准备高考,最终通过自主招生上了清华。 即使后来她谈恋爱,在一段如此亲热的关系里,她都没有表达过自己真实的情绪,依旧是讨好对方,甚至有一次,在恋人无理取闹下,她进行了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