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大会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精选 2篇 作为一名志愿者,虽然我们是不求回报的做事,但是我们仍然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要做好,不要认为是没有回报而无所谓,作为保密大会志愿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操守,有些能说有些不能说要分清楚。下面我带来的是保密大会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精选 2 篇。 篇一 你有多久没有见过清晨六点的海大了? 结束保密大会十天的志愿服务已经快要两周了,我再没能有机会逼着自己早起去遇见六点钟的海大。 一天礼仪培训,四天封闭背稿,两天技术对接,三天展会讲解。这十天给我留下了什么? 礼仪培训的第一天,认识了海大,科大的很多小伙伴,他们也恰好成了我后来几天同组合作的小伙伴。封闭背稿第一天,不同于前一天的轻松愉快,拿着初次见面的厚厚一沓的讲稿,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密密麻麻冗长无味,背稿专用的屋子因为鲜有人使用而显得有点潮湿阴冷甚至略显昏暗,我和很多人一样有点失落,无奈,又自我怀疑,那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望,又是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暗暗担忧,我们都害怕失败,害怕辜负。 这是最难过又感觉看不到希望的四天。 终于啃完了厚厚的讲稿,随之而来的是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对接。我讲解的展区是由中科院信研所负责,我还记得第一次和展区负责老师见面的情形,他高高瘦瘦,穿着暗黄色运动卫衣,牛仔外套,踏着高帮运动板鞋,这和我想象中的老师太不一样。我以为他会是严肃的怪老头,我以为他可能大腹便便,甚至发量堪忧,我以为他会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我们,甚至会提出严苛的要求。可是所有的我以为,所有的我担心,都在我见到他的那一刻灰飞烟灭。他的这种亲切感,最早开始渐渐消融我用恐惧和不安筑起的冰山,后来,我们一直叫他 dx 哥。 dx 哥给我们逐一讲解晦涩的专业名词方便我们理解,耐心地解释展区中的各种情况让我们心里能有个底,尽可能的帮我们将讲稿里面拗口的部分修改成易读易理解的语言,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我们的负担,鼓舞我们不必拘泥于讲稿,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就算讲错了他一定会帮我们解围圆场,他会一直在那里,随时准备“救”我们。这种被人理解,这种承诺,让人心安。 除了 dx 哥这个展区的总负责人,两天又陆陆续续认识了展区各部分来自中科院信研所的老师和哥哥姐姐,s 老师,dh 哥,lc 哥,y 哥…..讲解和技术的配合,要求我在后五天里一直和他们相处。从起初的配合节奏把握不好,讲错了就茫然不知所措,到最后展会的三天愈加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