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历史专业学生达到学习新境界的方法 历史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首先会接触到一门基本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而大学阶段的《中国古代史》学习无论从理念到内容再到模式上已远非中学阶段所能比拟。大学教育就是要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一定讨论能力,因而要让专业学生明白大学阶段的《中国古代史》学习并不是中学阶段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在内容上的简单扩充。尽管中学历史学习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学并没有真正贯彻素养教育,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从中学到大学,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角色在变化,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入到主动学习,由过去的成绩至上转入到能力追求。“讨论性学习”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接触过,只是对于它的理解和应用还有限。专业学生在《中国古代史》学习中应抛开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必须开展讨论性学习的探究,从而达到《中国古代史》学习的新层次和新境界。 一、历史感的养成和史学功底的培育 历史学习从某种程度而言需要一种历史感,这种历史感是对历史学习的一种心境、一种直觉和一种领悟。历史学进展到今日已经进入一种尴尬之境,社会并没有从根本上否认历史学,且有些人还认同它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只不过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渐渐远离了它,有的甚至敬而远之。其实当今社会的学习心态是扭曲的,功利主义日盛,在很多人看来,学习就是一种应迅速带来效益的活动。历史学习是无法满足这种功利需求的,《中国古代史》学习则更加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历史专业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中国古代史》学习时就应该养成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不为外界所干扰,平和又平静地学习历史知识,这是进行讨论性学习的心理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有时亦需要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是讨论深化的指引,是达到某种成功的可能性。在讨论性学习中,这种直觉很可能让专业学生抓住讨论的切入点,从而让讨论性学习易于产生积极结果。历史学习需要一种领悟,要能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某种有意义的释读,通过历史学习把握和揭示隐含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后面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律。从历史中所得之规律既要能解释过去,又要能理解现在。这种对历史的领悟是把历史相联系,把古今相通,但绝不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工具,让历史服务于自己功利性的需要。讨论性学习说到底是基于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学习历史专业学生要能在《中国古代史》讨论性学习中提出问题,并不是随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