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福州的元宵节怎么过吗?巡境庆赏“迎元宵” 元宵节又可以称为“上元节”,在不同的地区对于过元宵节的习俗也一定不同,你知道福州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吗?一起去看看吧。 “迎元宵”:迎神巡境,迎灯庆赏 “迎神”是福州市区最盛行的元宵民俗。福州台江、仓山、长乐等区的迎神活动最有看头,这里遍布许多巨乡大境,迎神规模都十分庞大,清人竹枝词中描写其“火炮笙歌声遏云”的喧闹场面,到今日依旧如旧。 台江中选社区“迎吴颜”非常有特色,传说吴颜二将爷喜酒,所以抬神舆者醉步行进,沿街所到之处受到居民们劝酒欢迎,众人高呼“吴颜爷醉未?”,而后齐答“吴颜爷未醉!”十分有趣。 正月十五又逢福州人最崇信的神灵临水夫人陈靖姑诞辰,福州人称临水夫人为“娘奶”,即母亲之意,当日福州城大半个区域都在“迎娘奶”。台江万寿尚书庙所祀者为南宋抗元英雄陈文龙,正月十八进行迎尚书公乘坐“官船”回乡省亲的仪式,众人抬着官船迎至解放大桥下的江面上烧化。 迎神队伍行进途中,居民们夹道欢迎,纷纷燃放炮竹烟花,阖家老幼参香礼拜,各户门前设案张宴,案桌上摆设供品果子,以迎接本境诸神驾临,称为“接宴”。迎神的仪仗犹如官衙排场,如“迎泰山”时以帝王威仪出巡,而“迎大王”则似一般官员出行,礼仪虽然繁琐,但却秩序森然。 在迎神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塔骨”,一高一矮的为“七爷”和“八爷”,这是福州人最亲近的鬼神,即黑无常与白无常,因为七爷和八爷负责本境界内最基层的事务,所以每个境庙之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塔骨”是由竹篾做成神身骨架,装上木雕的神像头桶,然后由人钻入塔骨腹内将其搭在肩膀之上,称为“挺塔骨”。 塔骨多为各庙主神的部将,高者达二三米,除了七爷和八爷二位之外,根据不同的神系制度,还有单家将、叉神、白须爷、牛头马面、六曹司等。塔骨平日都供奉在境庙之中,“高骨”出游的时候多走“八字天官步”,“矮骨”如孩儿弟则常挥袂踏舞,这是古代傩舞大面的一种遗存。 “迎灯”是“迎元宵”的另一种形式,既有独立进行的,也有与“迎神”相结合的。“迎灯”的内容是排灯出迎,也像迎神那样巡游乡境来为民众祈福。元宵迎灯最为壮观的是福清龙高半岛的“烘龙”。 福清的龙灯属于“板凳龙”的一种,龙头与龙尾由竹篾、棉纸、纱布、桐油等制成,整条龙身由传统纸灯安装在一排排木板上拼接而成。龙灯上用朱漆书写各乡姓氏与地望。 现在,出灯排多以户为单位,全部由男丁上阵烘龙。一条龙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