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厦门的元宵节怎么过吗?集美大社刈香 20XX 狗年就元宵节就要到了,在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法,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我今日整理了厦门过元宵节的方式,一起去看看吧。 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的故乡集美大社,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最为喧闹的“刈香巡游”日。每年每逢“刈香巡游”,整个大社的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来参加。据了解,该习俗已经沿袭了 800 多年,最初是为了祭奉“开闽王”,而后随着时代的演进,也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进来。 传统的“刈香巡游”中,总能看到不少人扛着大旗走在队伍前,这些彩旗写着各角落名字。各角落的大旗、腰鼓队之后,是众多举香民众。本地民俗学者陈新杰介绍,所谓“角落”,指的是集美陈氏宗亲的分支。 最早的陈氏二世祖来集美大社定居后,由此繁衍分支,各个分支又不断壮大,分地盖房后,形成各角落。现在集美大社分有十个角落:二房角、上厅角、渡头角、后尾角、向西角、岑头角、郭厝角、塘墘角、清宅尾角和内头角。 每个角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宗祠,各角落在刈香时,都要有各自的旗子,每根大旗代表一个角头,旗手必须是上一年刚结婚或刚生完男孩的青年。最早的“刈香”活动较为简单,各个角落举着本房角大旗、锣鼓队以及信众举香跟着。 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进展,人们对传统民俗的保护,不断增加了新内容,比如在巡游中有舞龙表演、电音三太子等,甚至还有歌仔戏、腰鼓队等,其阵势很是雄伟。 大社刈香巡游纪念谁:“开闽王”和“进士祖”据介绍,大社刈香祭拜的“开闽王”王审知原为封疆大吏,于唐景福元年率军攻打福州,平定全闽。王审知治理福建时,特别注重开发厦门、漳州、泉州一带,后染病逝于同安北辰山。 唐末宋初,闽南民众在北辰山建广利寺,并为其塑金身,供奉这位“开闽之王”。集美当时隶属同安府,陈氏乡亲从北辰山引来香火,将王审知的神像供奉在集美大社的祠堂里,几百年来一直虔诚地祀奉着。 民间还称王审知为“尊令公”,还就源于人们对他的崇拜。“尊令公”即理解为尊敬、崇拜,唯他的命令是从,所以叫“尊令公”。在民间又称王审知为“护国尊王”,也有称“扶国尊王”,对此,陈新杰介绍,虽是据闽南语翻译不同,但一字之差,意义大不同。 “护国”即为保护国家,而“扶国”则为匡扶正义、扶持国家。王审知的墓在福州市北郊战坂乡莲花峰的斗顶山,在他的墓志铭上写了封号及官衔共 7 个,其中就有写道:“扶天、匡扶”。在从王审知治闽 29 年间,促进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