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表示你的爱吗 自从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就感受到来自于父母、亲朋、尤其是爱人的关怀与爱。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学着爱父母,爱家人,爱朋友。 只是很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了不说爱,这并不代表不爱,虽然我们都知道说爱会让我们所爱的人兴奋,我们也渴望接受这种直观的表达,可究竟为何,让我们都羞于表达? 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几乎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妈妈说过:我爱你。这是专属于中国人的“哑巴”表达。 国人美其名曰为含蓄,究竟是含蓄还是性格的缺失,是谁成就了我们现在的情况,我们又该归咎于何人,难道这个“无声的表达”更好?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更符合我们内心的需求? 女儿上高中后,班上来了一个美国外教,这个外教的到来,给女儿的班上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这股空气的力量十分强大,甚至波及到了家里。 没多久,女儿和她的同学就深深迷恋上了这位外教,我认真分析了一下,原因原来只有挺简单的一个:那就是外教对爱的表达方式,让女儿和她的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的同时,即刻拿来活学活用。 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在谈笑间、打闹时、通电话后、晚休前,不经意就把外教常说的“我爱你“三个字克隆一下。这当然是因为孩子们接受能力及模仿能力都比较强的缘故,我也同意信任:其实更因为这是人们内在里的正常需求。 有一个周末女儿放学回来,一阵风似的刮进门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拥抱后说,妈妈我爱你。 我的第一反应是:她怎么了,没钱了?闯祸了?心下一时间忐忑不安起来,慌乱间,鬼灵精怪的女儿已经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她悻悻地放开我说,我只是想对你表达一下,没有任何其它意思。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脸似乎红了一下。曾经,我是那么渴望有人对我说这三个字,今日,女儿对我说了,换来的竟然是我这样揣度她的用意。可见,在有关于表达的精神世界中,我们缺失的不仅仅是一点点,而是很多很多。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爱,这三种爱,分别代表了爱情、友情和亲情。可是无论是哪种爱,都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感情,无论哪种爱,都是内心深处切肤的感受。 然而,我们怎么让我们爱的人知道我们的感受?你可以、也应该去告诉所有你爱的人,你是多么爱他们。其实,不要断章取义,也不可以一叶知秋的一概而论:我爱你,只是情人间的表达。 然而,假如对周围人讲爱,有点对牛弹琴,鸭同鸡讲的感觉。我们都有些过度的“不解风情”,所以我们学会了不表达,学会了害羞、学会了沉默的“哑巴”式亲情、友情和爱情。 后来我和女儿再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