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的多,还是得到的多? 你付出的多,还是得到的多?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会有很多的朋友同事,我们无论对谁,不可能总是以为的求回报而不去付出,下面这篇文章大家欣赏! 哪个圈子其实都不大,资深从业者彼此互相都认识。讲起来,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制作人,怎么说呢,人是好人,就是性情太古怪别扭了,你跟他聊天到最后常常想抽他,算是“生活杠精”了。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另外一个朋友:你说,每个人提起他都摇头叹息,换其他人早就被呸情商低下了,但人家事业蒸蒸日上的,所以是不是其实性格好坏跟职业进展没啥关系啊? 我朋友很直接的说:说到底,他还是一个输出者。专业上无可置疑的好,一直有新作品产出、一直有奖项可拿,在社会进展层面,旁人看的是成绩,而不是性情好坏。 这也是很多成功的“大讨厌鬼”依旧混得很好的原因,成功者输出的可能是技术、作品、方法论,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未必值得追捧。混淆了这一点就容易跑偏。 当年混文学论坛的时候认识一个网友,大家都觉得他文笔不错,但大家,还有他自己,常常感慨,怎么就一直没红呢? 艺能界形容这种状态,往往用一个句子来表达:就差那么一口气。 我在读一些文章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感觉:感觉到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但就是不太能读下去。原因在于它没有一个坚硬的内核一直想告诉你要表达什么,假如没有输出一个硬核观点,那些漂亮的文笔就如风吹无痕,你看不下去,或看完就忘。 更何况在大家纷纷输出观点的年代,只要多阅读几个公号,你就可以拥有一堆可以左右互搏的观点,它们藏在你的文章里,自相矛盾,或频频脱帽致敬。我们称之为“美文”,可能就是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后来那个网友被招安了,去了一家出版社做图书编辑,他居然相当享受,并且成为了业内著名编辑,因为他能敏锐的抓住最有话题性、最有爆点的作品,他自己缺少的那部分东西,在外部世界非常敏感的补全了。 作为写作者本人,常常有人来跟我说:有人抄袭你的文章,有人洗你的稿 blahblah ,我当然责备这种行为啦!但我并没有过于在意这件事,原因是——作为一个创作者,只要你还能不停输出,你就一直走在他们的前面。 同理,我也并不太观察和借鉴同行们的作品,对业内消息也没有太多留意。每一个输出型人格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都是很专心的讲着自己想讲的事情,借鉴在某个程度上是一种干扰。一个人在创作的时候总是想着对不对、潮不潮、风口不风口,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