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是什么含义? 佛系青年怎么来的? 最近流行所谓“佛系青年”的议题,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一些年轻人以“佛系”自诩,有一种与世无争,超脱凡俗的意味。它既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又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认可的努力。这种生活方式的观念其实很有意思,也投射了年轻人的某些精神侧面。 这种潮流其实有很深的背景。这其实是一个“中等收入群体”为主流的社会已经完全形成之后所出现的情况。应该说,一个相对已经开始成熟的中产社会形成,一个相对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现实的作用。90 后等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是在一个普遍的中产社会中开始进入职场。他们现在所置身其中的社会已经和过去有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佛系青年”其实正是投射了这样的情境中的某种心态。 一方面是社会向上的竞争对于年轻人形成了压力,让很多人焦虑和困扰。但当下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相对成形,社会的进展进入了相对成熟的轨道,进展已经相对平稳,法律规范也相对越来越严格。一般人要快速有所成就,除了在一些特别的领域之中,并不非常容易。但同时,一些在 IT 行业或演艺行业的年轻人的成功也在提供着某种“出名要趁早”的暗示,这些往往让年轻人倍感困扰。 另一方面是现在主流的中产家庭的年轻人其实温饱无虞,就是家境差一些的,吃饱饭有地方住还并不存在巨大压力。这就是下有保底的,生活水平不会大幅下降。但向上又发现要付出的努力巨大,竞争相当激烈,而且现在状况也绝非山穷水尽,而是相对来说还可以。这样就往往不同意承受剧烈竞争的压力。同意选择容易的路。 这很像大前研一曾经描述的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的状况。生活简单化之后,发现还是相当容易的,而要取得一点成功和进步,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这样的青年能够出现,还是整个社会在这些年的高速进展中积累的财宝给一般家庭其实也提供了相当的基础。如不少一般的中产之家,上两代人有房产的不少,到时可继承的财产其实远超想象。 就是不少在北京工资很低的初级白领,可能父母祖父母在县城就有好几套房,打拼不顺,回家还是没问题的,基本的生活其实是有其支撑的。有些大学毕业,没有合适满意的工作,就可以先休息。不着急工作。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了,还有些发现结婚生子等对人有相当大的压力,负担觉得承受难,干脆就不同意陷入麻烦。这是整个社会“中产化”的直接的后果之一。 实际上,“佛系青年”,往往并不是对进展进步无所谓的,而是用这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