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则在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上,通过营造情景和经历将教学内容生动呈现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亲身进入情境中建构心理知识。经过精心设计的体验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充分进行自我探究,助人自助。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存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较单一。 大部分高校已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理论灌输式教学未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和自助心理调试能力的进展同时,因为教学硬件和师资因素的制约,目前主要以大班制教学为主。师生比过高导致难以开展深度沟通,单一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课程目标过于模糊 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部分高校是必修课,但这门课程目标仍在于预防和矫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挖掘开发,从而培育积极心理素养。 3.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学生需求 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独特各异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但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未能充分为学生提供适应其个性进展和契合其心理需求的课程内容。另外,老师的教学理念不够与时俱进,容易忽略目前大学生关怀的各类热点话题。 二、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遵循的原则 1.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将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融入真实生活的情景当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引导其参加其中,激发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思考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置于主题的地位。同时,注重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帮助每个学生开展自助。 2.注重正面激励,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的力量一直是支持人类进展的重要因素,正面的激励有利于学生敞快乐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充满信任的良好沟通氛围。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同寻常的看法和见解,老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鼓舞,尊重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3.动态反馈,积极关注学生动态。 在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感悟体验、实践提升的过程中,应当相互信任和尊重,根据学生的动态进展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和启发,将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体验变成一件欢乐地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