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安全措施一、运动场地、设施的管理制度1、运动场地及运动设施是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保证,因此,设立专人负责场地的维护。布局的调整,设施的更换,并保证群体活动有场地器材并能顺利开展。2、对室外体育设施每学期进行一到三次的检测、修理、油漆,做好检测、修理、更换工作,保证能服务与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展及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3、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场内防止损害场地的不良现象发生。二、体育课安全防范措施的有关规定1、严格杜绝无老师辅助的放羊式体育活动的现象出现。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用好多种体育器械,上课衣着我校制定下述要求;(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锐利的物品。(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4)尽量不要戴眼镜。(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运动鞋或一般胶底布鞋。(6)衣服要宽松合体,要求学生最好穿着运动服。2、体育课前学生认仔细真的做好准备运动,课后做好放松运动。带有器材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仔细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3、各班所任老师必须给自己的学生常常进行运动锻炼安全教育。学生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期间出现意外损害情况时,由当天的指导老师负责快速进行处理,并承担老师责任。4、新生由家长填写学生身体情况表,交给学校以作体育运动时参考。三、运动会安全措施的有关规定1、学校组织的各种运动会均需先写活动计划和安全责任管理措施交学校审核订正,方能实施。2、运动会前期训练器材的发放必须要各班主任凭借条从体育组将器材借出并口头协议安全措施。训练结束以后,根据相关规定交还器材。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均由借器材人负责。3、运动会中,设立会场器材专管人员。4、运动会期间,学生出现意外情况,由当值裁判及时反映并妥善处理。四、社会实践活动措施的有关规定1、学校依靠各部门配合,对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治理。2、通过校会、班会,每学期进行二至五次校内外安全教育(交通安全)。3、将学校作息时间表和学生放假时间通知、刊载印发到家长。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各项运动会、长跑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时都要制定活动安全预案,并上报主管负责人、学校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