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浅谈 学校教学的内容主要由智力方面的教学和智力方面的教学构成,传统的学校教学一直将智力方面的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而忽智力因素方面的教学。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体育、音乐、美术等非智力因素学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本文就体育老师如何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讨论。 一、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与拼搏是体育精神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积极向前,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是一项需要学生吃苦才能掌握技能的学科,对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学生意志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第三,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当前很多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素养非常差,严重者甚至会因为老师的一句批判而选择轻生,造成悲剧的发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第四,素养教育的要求。素养教育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遵循素养教育进展目标的重要体现与落实。 二、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做好示范带头工作 老师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老师由于学科的性质,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自己约束、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影响。为此,体育老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影响。第一,通过个人修养影响学生。老师的个人修养,包括老师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平常对自己仪表的约束,老师对待学生态度的体现等,老师的这些个人行为对于学生来说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身心还在快速进展的中小学生而言,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第二,通过专业能力影响学生。老师的专业能力不仅是对老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反映,同时还可以对老师的毅力、吃苦耐劳等方面的品质进行体现,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提升老师的个人素养 体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