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伦理思想和道德法律规范建设阐述 竞争是体育的灵魂,竞争在伦理学上是双方奋勇拼搏、全力以赴,是体育精神的核心所在。贺龙要求运动员们发扬集体生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友爱、勇敢坚韧的运动道德新作风。他还强调———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只是用成败来辨别谁是英雄。不管是输还是赢,希望队员们务必一定要“赛”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赛”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贺龙伦理道德思想在贺龙整个体育思想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极其丰富。在贺龙的许多著名体育思想理念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如“身在球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国内练兵一致对外”、“打出中国的风格、打出世界的水平”等口号[1],对新中国体育道德的建设和人民群众道德品质的培育,产生了特别深刻的影响。贺龙体育思想与中华体育健儿的成长血肉相连,既有理论的光辉,又有实践的验证。加强对贺龙体育思想的讨论,有利于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道德传统和体育伦理观念。 1贺龙伦理道德思想的具体体现 1.1体育伦理思想与激励竞争 早在五十年代,贺龙就提出了“为国争光”的著名论断。“争光”是指参加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尽量取胜而获得荣誉;“为国”是指为什么对象,是解决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贺龙积极引导大家树立以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对待自己的事业提高人生价值和意义,心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准则,严格遵守道德法律规范,奋勇拼搏积极竞争,在拼搏和竞争中体现出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贺龙提倡的“为国争光”的体育思想,既概括了体育最根本的特征,又概括了体育运动成绩最根本的特征。即体育运动成绩尽管是通过具体的人来体现,可反映的却是他所在社会集团的内在价值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高低。健儿们个人的运动成绩,反映的却是该社会集团中的集体荣誉。 1.2体育伦理思想与崇高境界 诸葛亮的占卜佳句“不计成败利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贺龙“三大球不翻身,死不瞑目[1]”的誓言大相近庭,但不可同日而语。除了二者各自忠诚、献身的对象有着最根本不同外,从诸葛亮的话语里,人们看不出他从事的事业所具有的正义性及必胜的决心,对将士们似乎没有多大感染力。而贺龙的誓言,既表明了事业的正义性,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无处不在表达强烈的自尊和自信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贺龙誓言的感召下,中国体育界涌现出一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的浩然正气,逐渐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