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一、“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经济社会进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矛盾助推了国家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讨论。自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伴随着环境保护的不断深化已走过 40 多年历程,既有理论讨论上的贡献,也取得了一定实践探究的经验。然而,面对”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却仍显疲软和力不从心。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究其原因虽然有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但究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经济迅速进展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同时也存在改革体制不够健全等原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这说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已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已成为国家政府层面关注和重视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掀起了讨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新热潮,学者们围绕”什么是生态文明制度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制度?”对生态文明制度的概念内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路径、框架结构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和讨论,众所周知,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相应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应呈显出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我国经济社会已步入”新常态”阶段,那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如何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这理应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讨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然而就目前来说学术界还没触及到这方面的讨论,不少生态制度还相对落后,重要的生态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尚需完善制度体系有待深化探究和建构。首先,从讨论的路径和方法看,现有讨论由于缺乏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生态制度缺失缺位及凸显矛盾的深刻剖析,因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有待逐步优化。在讨论方法上已有成果大多缺乏逻辑与历史、普遍共性与特别个性、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量化指标考核和本质内容分析、宏观层面和微观层次等相结合的讨论方法。其次,从讨论的视角和学科看,目前讨论视角较为单一,如对经济激励机制的讨论大多为针对单一制度的经济学讨论,缺乏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讨论和共同讨论,故很多讨论结论不免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新常态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常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