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越界与对流 当越来越多的东西放到网上之后,万维网变成了一座全世界的图书馆。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和超文本,许多人认为书籍或者印刷文本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应该寿终正寝了。艾柯的思路与一般人不同,他首先把书分成了两种:供阅读的书和供查阅的书。在互联网时代,那些供人查阅的书(如《大英百科全书》)显然正在走向消亡。但供人阅读的书是不会消亡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文学,也是为了一个供我们认真阅读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接受信息,也是为了要沉思并做出反应。读电脑屏幕跟读书是不一样的。……在电脑前呆上 12 个小时,我的眼睛就会像两个网球,我觉得非得找一把扶手椅,舒舒适服地坐下来,看看报纸,或者读一首好诗所以,我认为电脑正在传播一种新的读写形式,但它无法满足它们激发起来的所有知识需求。” 当我们阅读那些供人阅读的书时,与其说我们在读书,不如说我们伴随着阅读和因此形成的阅读氛围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思考空间或审美感应空间。就这个话题略萨在《文学有什么用》一文中,也反驳了“现在许多人已经宣称图书行业已经走到尽头”的观点,略萨列举说,在盖茨看来,书籍是不合时宜的产物。他认为电脑屏幕能够取代纸张的迄今为止所能想象到的所有功能。略萨有力地反驳道:“屏幕真能在所有方面代替书籍吗?我看未必。我非常清楚像因特网这样的新技术在沟通领域和信息共享方面带来的革命,我承认因特网给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但我对这些不寻常的方便的感激并不意味着我会信任电脑屏幕会取代纸张,或者电脑阅读能够代表文学阅读。这是一个我无法跨越的鸿沟。我不能接受电脑屏幕上的非功能性的或者非有用性的阅读行为,也就是既不寻求信息也不寻求有用的或即刻的沟通的阅读行为能够获得像我在读书时得到的那种把梦想和词汇结合起来的欢乐那种亲热感、那种思想集中和精神孤独。他信任因为书籍的消逝,文学将受到沉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虽然这个电脑世界繁荣和强大,生活水平高,科技成就多,它可能成为严重缺乏文明,完全没有心灵的地方,成为那些放弃自由的后文学时代的无灵魂者的荒原。”电子书写作的兴起从纸书到电子书的转变,亦将改变图书本身。许多书会更为短小,更具时效性和文化关联性,更多彩,更具吸引力。较之以往,也将更加迎合年轻读者的偏好。 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已经“远离阅读”的论断,终将被证明是误解。事实上,今日的年轻人比史上任何一代读的更多,也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