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在生活实践中的策略 人们的价值生活实践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以创新、制造为旨趣,以变革世界、完善自己为目标。但这种创新、制造并不能“凭空”进行,它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必定会遭遇人们面对的各种文化或文明的历史传统。如何理性看待历史传统,充分发挥传统的积极作用,避开消极作用,是当代人常常会遇到的一个时代课题。 一、传统是传承到“现在”的“过去” “传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许多含混、模糊的见解。择其要者,有人认为,传统就是生活在“过去”的“古人”所制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也有人把传统等同于有些年头的文化形式,特别是以文字、书本形式存在的圣贤之言祖宗之法、文献典籍;持这类观点者坚持,传统意味着曾经的光荣与梦想以及历史的前车之鉴和经验教训,“尊重传统”意味着怀旧、向古人致敬,“弘扬传统”意味着崇古复古。很明显,这类将传统静止、凝固化的理解倾向保守。与之相反,有些“进步主义者”则视传统为“过去的东西”甚至“死了的东西”,斥之为“陈旧、落后、保守”,认为传统阻碍将科学和理性运用于人类事务,阻碍现代化和人自身的进展,因而对传统不屑一顾,亟欲破之去之而后快……实际上,这两类迥然相异的看法都曲解了传统。它们共同的问题在于,是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凝固、僵死的观点理解和解释传统,而不是运用辩证法、深化人们自身及其价值生活实践审视传统,并且忽视了传统的复杂性、多面性以及流变性。从词源上说,“传统”的拉丁文是 traditum,英文是tradition,其本意系指从过去延续、传承到现在的事物。从结构上看,传统是极其丰富、复杂、多面的,既包括实存性的内容,也包括价值性的内容。希尔斯指出:“传统———代代相传的事物———包括物质实体,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人和事件的形象,也包括惯例和制度。”当然,人们常常所指的传统,更常见的是在人们具体的历史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且世代相传的制度、思想、观点、习俗等文化内容和形式。也就是说,传统主要体现为活生生的“文化价值之流”———在历史长河中流动着的文化和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对文化传统和传统不加区分。传统是动态的,具有流变性,是流传到现在“活着的”过去。过去已死的人类制造,无论是实存性的还是价值性的,因为已经死亡,没有传承下来,在现实社会中已经不具有影响力和支配力,因而我们不再称之为传统。这一点十分简单,但却十分关键。否则,讨论传统就如同在故纸堆、博物馆中流连,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