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教学讨论 案例式教学法可提高护理教学效果 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法,两种教学法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26%以上护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方法可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语言表达能力、培育和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提高了对临床实际的认识、提高了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高了临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案例式教学法,要求护生在上课前根据案例复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归纳、自学新的知识,从而加深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情景和具体的思考题,引导护生不断思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护生的表达能力和协助能力。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和传染病专科护理的要求设计案例.加强了护生对护理程序运用的能力。使基础理论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结合,缩短了理论与临床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案例式教学强调以护生为主体的学习。护生必须要有一定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加、主动学习的习惯。但是,由于国内大多数中小学教育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护生习惯依赖老师,部分护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44.44%和37.04%护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促进其主动参加学习和提高文献检索等自学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护生表现为参加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前无根据要求复习有关基础知识和了解相关的案例,上课讨论时不参加、不发言,只是等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说出答案。另外,课后与护生沟通发现,部分护生因为没有电脑,或即使有电脑,也因为上网速度慢、未能进入学校数字图书馆或不会检索文献资料等,从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故部分护生对案例教学法是否“提高文献检索等自学能力”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 案例式教学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施案例式教学法,老师必须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准备,如何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保证护生参加教学等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条件,因此实施案例式教学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必须精心准备: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如组织讨论、角色扮演的设置、课堂气氛的调控等;课后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对基础知识、专科知识要有深化的理解,能把握知识间的各种联系:及时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操作;问题的创设必须反映临床实际情况,贴近专业要求、突出专科护理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