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马克思时间和空间的思考 摘要:马克思基于交通技术的变革,提出“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著名论断用以描述现代交往途径的进展对现代物质和精神交往产生的巨大影响。它对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从传播学理论角度来思考马克思关于时间和空间的重要论断,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播学;马克思;时间;空间 “用时间消灭空间”,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论断,它源自其《1857-1858 经济学手稿》。回溯历史,交通技术的变革推动了人类交往的变革,交往的变革进而推动了生产的变革,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这再次证明了“用时间消灭空间”这一著名论断的科学性。这个关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理论,在“地球村”日益走向互联和极速化的时代,被无数事实证明确有先见之明。 一、“用时间消灭空间”的提出及其涵义 马克思提出“用时间消灭空间”,用以描述现代交往手段的进展对现代物质与精神交往产生的巨大影响。马克思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进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更多地去消灭空间。”[1]毋庸置疑,交通工具的进展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说,铁路的发明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更加接近。“交往革命把人类从空间的限制中解放了出来。”“用时间消灭空间”的提出,必定和当时的经济政治因素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尤其是与 19 世纪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工业革命打破了地域与民族的限制,“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 相 往 来 和 各 方 面 的 互 相 依 赖 所 代 替了。”[2]这种大趋势却大大加剧了时空的矛盾,即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下,资本要求不断增值、扩大市场范围、打破地区间的壁垒,而这种需求却不断受到来自空间条件的制约,导致信息传播链路不畅最终酿成了 19 世纪的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该矛盾,就需要用更快的信息传递方式降低由于距离太远带来的成本,即“用时间消灭空间”。要实现“用时间消灭空间”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创新物质交换条件,这既包括交通工具的创新,也包括信息、书信等信息传播的创新,马克思就此写道“:生产越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因而越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物质条件——交往运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