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微信作为移动平台最大的门户 APP,以其信息共享方便与用户粘度高等特点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然而微信作为教育手段的同时,也具备了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一体化的新媒介特征,以传播学的视角从信息传播者、教育信息、传播手段、学习者、效果评价等五个方面构建微信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中的应用模式,为移动端的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播学;微信;微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ARcS;教学目标 一、引言 培育一词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长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逐步成长的过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首先要解决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抓住新型职业农民的本质内涵,才能更好的设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与模式,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工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描述有如下几种:20XX 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 乡 创 业 项 目 给 予 补 助 和 贷 款 支 持 ” 。20XX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新华网给出的定义是“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新型职业农民是专门从事现代化农业相关工作的群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转变不是简单的变化,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即量变积累后的质变,这种变化不仅包括政府政策法律的保障以及社会、企业等的扶持,还包括对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教育与引导。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三个不同特点一是成为一种独立职业的市场主体、二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职业,三是能可持续进展的行业等,其实质就是彻底打破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得农业生产者融入到国家现代化进展的轨道中来。 我国人口众多,有效耕地匮乏,农民渴望融入到国家现代化进展的进程中转变过程中农民的观念、知识、技能、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培育过程中的难点。目前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尚未大面积形成仍然处于一个从过渡到逐步壮大的阶段,农民学习者的学习有如下特点:1)农业生产与学习时间矛盾突出。2)观念与思想相对封闭,接受新事物较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