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模式下对外汉语教学讨论 摘要: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 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传播学的经典模式——“5w”传播模式。这虽然只是一个传播模式,但它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一传播模式的五要素“ who-what-which-whom-whateffects”分别对应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效果”。只有这五要素相互配合、系统运作,才可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5w”模式;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效果 一、传播学“5w”模式的基本内涵 1948 年,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楚,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who”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在教学中对应的是教学的主体——老师;“Sayswhat”指的是信息传播的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其中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对应的是教学内容;“Inwhichchannel”是信息传递的中介或物质载体,在教学中对应的是教学方法;“whom”就是受传者或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在教学中对应 的 是 教 学 对 象 — — 学 生 。“whateffects”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在教学中对应的是教学效果。这五要素只有相互配合、系统运作,才可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或教学效果。 二、传播学“5w”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 ——教学主体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控对外汉语教学的全程在一般条件下,老师可以决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其行为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可以说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所以,老师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都将非常重要。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也是老师对信息的一个加工过程。老师在教学中,一要注意结合教材,全面理解并把握教材内容;二要注重对讲授内容的把控,懂得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并注重对交际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的学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媒介,老师通过何种媒介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老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的基础,老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注意说话时的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