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援疆外科医生汪卫平先进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医生,献身于援疆工作中,为新疆边区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生病了有医可寻,面对疾病不再害怕。下面我带来的是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援疆外科医生汪卫平先进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是他的天职,而作为一名外科援疆医生的汪卫平,从**市第二人民医院来到新疆开展援疆工作一年多来,他从求医若渴的牧民眼中读到了医生的责任。在成功开展一系列手术时,他从患者一句句感谢中听懂了什么是幸福。把援疆作为历练人生的难得机会,以无影灯照亮一年多的援疆之路,在手术台上展示了精致的舞者,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相距万里的**和阿图什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友谊之桥。 手术台就是他的舞场 走出医院的大门,深深地吸了口略显清冷的空气,汪卫平主任的头脑更加的清楚起来。他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还差 10分钟正好凌晨 5 点。在新疆,这是大部分人睡得最深沉的时候。然而就在刚刚的数小时内,汪医生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用一次完美手术挽救了一个脾破裂大出血的维吾尔族少年的生命。对于汪医生来说这是普通的一天,然而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无异于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 汪卫平主任是来自**的援疆医生,现任新疆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一年前,汪主任随**工作组来到阿图什,次日就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来。援疆以来汪医生参加了多少台手术,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他一直记得带过他的老主任的一句话,“合格的外科医生是内科医生加一把刀。”这句话也成为了他的座右铭。汪医生闲暇时一直对他带教的学生说,外科医生不但要理论过硬,还要胆大心细、有制造力,因为患者的病痛就是对他命令,手术台就是他的战场,在战场上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 信任是他的动力源泉 来新疆上班第一天的下午,科室的吐尔逊主任拿了张 B 超报告匆匆走进汪主任办公室。汪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报告:胆囊大小 95*45*40mm,胆囊壁厚 3mm,内有大小不等的结石十余枚。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立即推断出患者是胆囊炎急性发作,并且有急诊手术的手术指征。他和吐尔逊主任沟通后发现两人看法不谋而合。 半小时后,援疆医疗队的领队封以生副院长打来电话:“你们科室的吐尔逊主任胆囊炎急性发作,要马上手术,多关怀下。”直到这时汪医生才知道那张 B 超是吐主任本人的。手术在当天下午进行,过程很顺利,4 天后吐尔逊主任就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