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文学批判观念讨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 我们说伊格尔顿是一个西马文论中杰出代表人物。他在为《文学原理引论》的中译本所写的序言中,谈到了他从事美学与文学批判讨论的“马克思主义”背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之所以能在西方社会复兴,就是因为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阐释。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中国读者习惯认识的一种理论,而是西马。西马是相对于传统或经典马克思主义而言的一种哲学思潮。这一称谓中的“西方”二字,主要不是地域性的界定,而是一个和经济进展水平相关联的意识形态概念,它主要流行于资本主义势力强盛的欧美诸国,所以也被称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西马是西方社会政治经济进展过程的必定产物。由于二战后西方社会发生的种种新变化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不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卢卡契、葛兰西、本雅明、马尔库塞等。西马文艺理论家的观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各自根据他们自己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来讨论文学理论问题,但他们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理解,反对把文学作品与社会和历史割裂开来。他们一般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的社会性高度重视。同时西马试图超越“文化”、“意识”、“基础”和“上层建筑”等不适当的、机械的概念,用更高超的方式去思辨。因此它特别适合一些唯物主义美学,这种美学一方面可以对传统文学批判中过于狭隘的形式主义的考虑进行挑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那些有时片面陈旧的准则进行挑战。伊格尔顿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与艺术,都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再能简单地运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来解释,而必须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才能把它运用于现实,也才能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 二、伊格尔顿一直强调批判的社会历史性,并从这个角度对二十世纪西方各种文学思潮、理论流派的嬗变更迭进行了评述 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家,伊格尔顿的显著特点在于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种种文化现象。他从文学进展的历史实际出发,有力地论证了文学制造、文学批判和文学理论同一时代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在《文学原理引论》中他指出:“文学理论一直是同政治信仰与意识形态价值密切联结在一起的。文学理论就其自身而言,与其说是一种知识探究的对象,不如说是观察我们历史的一种特别看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