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掺 MGOs-MSF 的梯度结构水泥基材料的阻尼特性及作用机理Damping property and mechanism of gradient structural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ith MGOs and MSF1摘要摘要面对超高层的大幅振动、地铁运动中的颠簸振动及精密仪器的轻微振动等问题,提高水泥基材料的阻尼特性就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难题,目前相关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提高水泥基材料阻尼特性的同时难以兼顾其力学性能氧化石墨烯(GO)和改性硅粉(MSF)具有优异的耗能功能和力学性能,基于此,本文提出混掺 MGOs-MSF 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阻尼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兼顾性,同时,将其作为具有高阻尼-强度的梯度结构水泥基材料(GSCM)的阻尼层,为改善水泥基材料的阻尼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兼顾性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本文在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研究了混掺 MGOs-MSF 的 GSCM的阻尼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索了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分析了 GSCM 的阻尼-强度作用机理,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 、 混 掺 MGOs-MSF 和 GSCM 的 抗 压 强 度 均 随 掺 合 物 总 量 的 增 加(2%、3%、4%、5%)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GSCM 对抗压强度的提高效果介于单掺 SBE 和混掺 MGOs-MSF 的水泥基材料之间,且降低幅度小于各自混掺 MGOs-MSF 抗压强度的 10%。2、混掺 MGOs-MSF 和 GSCM 的损耗因子随掺合物总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CM 对损耗因子的促进作用介于单掺 SBE 和混掺 MGOs-MSF 之间,且降低幅度小于各自混掺 MGOs-MSF 损耗因子的 15%。3、随掺合物含量的增加,大毛细孔的孔隙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损耗因子的变化规律刚好相反;随掺合物含量的增加,水泥基孔隙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本符合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阻尼层中最高显微硬度G1>G2>G0,与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一致;薄弱区最低显微硬度大小为 G2>G1,与损耗因子变化规律一致。4、结构层 C-S-H 凝胶孔含量更高,水化反应更完全,增加了结构层的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而阻尼层中 MGOs 镶嵌在水化产物中,有效改善孔隙率,减少了内部细小裂缝,增强了整体性,增加了阻尼层的损耗因子。5、GSCM 阻尼-强度的作用机理分为三方面:(1)硅烷偶联剂的水解产物与 Ca(OH)2的羧基脱水生成硅氧键,硅氧键形成的网络交联结构增加了损耗因子,MSF 细化了孔结构,促进二次水化反应,增加了抗压强度;(2)在2摘要MGOs 模板调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