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核算地质环境论文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开发的目标将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录入检索,查询和更新,并利用矿山地质代价核算评价技术,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损失核算,矿山环境污染损失核算,资源损毁、损失核算等功能模块的开发。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高度灵活可扩展,标准化,自动化的基础架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系统的“零”中断。探究矿山地质信息技术与云平台融合方案,为解决矿山地质信息技术“孤岛”问题,积累更多经验。 1.2 系统开发的原则先进性原则。采纳微软最新开发平台.net4.0 框架进行开发,采纳系统工程思想,满足系统性能可靠,易于维护的要求。并充分考虑矿山企业的业务进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空间,将业务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统一性与法律规范性原则。在结构上实现开放,基于业界开放式标准,在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采纳遵循统一、法律规范的信息编码和坐标系统、法律规范的数据精度与符号系统等。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纳标准的 API 接口,满足客户后续的定制需求。同时底层数据接口已经预留了扩充升级的余地,为今后系统升级奠定了基础。适应性原则。为应对今后不断进展和完善的统计核算方法、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系统采纳了组合建模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用性原则系统结构应简洁,功能方便、灵活,用户界面友好,便于操作。 1.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1.3.1 系统基础设施架构设计矿山地质环境代价核算系统是以融合基础架构作为基础进行设计,从逻辑上划分为 3层,普通用户通过资源请求层猎取资源,包括创建或者访问矿山地质环境代价核算业务系统,管理员用户通过资源请求层实现对矿山资源地质环境代价核算业务系统实例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增加 cPU、内存、硬盘空间、启动关闭实例等。当用户确定提交服务目录的资源时,云控制器会调用工作流引擎检查资源的有效性,反之,则返回错误提示资源不足。假如资源满足要求,资源交付层将会通过工作流引擎,通知资源供应层供应资源。资源供应层根据资源交付层的要求分配计算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存储资源,同时会调用相应的安装源自动完成系统的安装与部署。底层的资源管理器利用虚拟化资源层将具体的硬件资源进行池化,形成服务器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供上层使用。资源的池化利用 Vmware 的 ESXi 或者 mircosoft 的HyperV 以及 Linux 的 kVm 实现的,因而本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