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形象古代文学论文 一、男性把自己置于一个艳遇者的位置,着力塑造了一批美丽仙女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中谈及仙人之恋时都是美丽的仙女下凡来找男子,极少有男仙来找女子。大概古书大多是由男人写出来的,古代男尊女卑,很少有女人可以被允许读书的,故此类书是为男人而写的。人都会梦想自己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写书作家和普通人一样,都希望在平淡的生活中来场免费的艳遇,所以,他会把书中的男主角幻化成是自己的替身,所以就会写仙女为自己下凡。而大多数下凡的仙女找的都是书生,塑造大批仙女形象也是男性的内心期盼。男性作家塑造的大量的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美丽多情的不属于人间的女子。如干宝的《搜神记》中的记载汉董永……父亡,无以葬,乃自为奴,以供 丧 事 … … 道 逢 一 妇 人 曰 : “ 愿 为 子妻。”遂与之俱。……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织女,贵为天仙,竟会到凡间来为凡夫俗子生儿育女,为他织布还债,给了董永一个幸福安康又不需董永操心的家。这则神话故事在展现神人故事的最初并没有涉及到情爱,只是说织女是听命于天帝,所以下凡与董永结亲。但是此故事自它诞生开始几百年的流传中,渐渐的变为织女偷下凡间,为了爱情而与董永结合,最后由于人神有别,天规难违而被迫分开。故事这样的流变说明了随着社会的进展,男性越来越多的主导社会,美丽神圣的不可亵渎的仙界美女也成为了男子可以征服的女子。这流露出男性对美女的希求,他们把女性功利化了,不单是爱情,而更多的是期盼美女成为自己生活事业进展的助手。而赵义山先生主编的《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第 48 页中说到《任氏传》中说:在妻和任氏之间,郑六“昼游于外,而夜寝于内”,任氏的意义即在于为郑六提供婚姻之外的性爱补偿。我很赞同赵义山先生的话,我认为男性作家建构任氏这个女性形象的目的就是表达了男性内心中对一妻多妾外加艳遇的心理期盼。上述故事充分展现了男性的一种心理:男性既追求男女刺激的情爱又不想阻碍现实的婚姻家庭生活既想享受仙女式的美丽女子无偿的奉献,又不想负任何社会责任,故虚构了一位美丽多情又神通广阔的仙女与凡男做情人,折射出男性潜意识中不平等的男女关系的根深蒂固。试想,如此美丽高贵而又神通广阔的仙女竟然会与凡间贫困男子相恋,本就是一件不怎么可能的事,而在古代许多作品中都出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