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能力讨钱,就有能力工作 他们有能力讨钱,就有能力工作,这是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一篇文章的名字,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乞讨的人,他们总是会出现在你出现的地方,你总是会同情他,那么他们是不是只能乞讨呢? 人有同情心,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存在着大量的自发慈善,家人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处于危难的人,总是容易得到帮助 我从来不担心人间会失去慈善,以至于要通过强制手段,让弱者必定得到资助而这种做法,恰恰被一些人认为是制度性的优势,表面上看起来,当然不错,弱者从此再无后顾之忧,他们得到的帮助稳定而持久,这样,他们就能够成长起来 这其实是违反人性的 在一个小家庭里,强制更强的孩子帮助更弱的孩子,最后是两个孩子一起毁掉,这样的例子,昨天的留言就有一个: 类似这种家庭很多,在父母不恰当的干涉(强迫)下,两个孩子都不正常了:一个无法自立,一个不会拒绝,前者永远寄生于后者,导致后者也越来越虚弱,最后一起沉沦 孩子间的互助,是一定存在的,他们一起成长,有感情这种家庭内部的慈善,父母要做什么?什么也别做,无为而治这样,求助者,施助者,都不会变态 求助者,知道自己亏欠他人,求助不好受,求助也只能救急,求助者更要讲信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他有变强大的动力 施助者,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己并无施助的义务,对于不讲信用,只知寄生的求助,能够干脆拒绝,他有不被削弱的防卫能力 这样的家庭,该有帮助一定会有,不该有的滥好人不会存在,强者恒强,弱者迟早变强其关键,就在于父母有见识,有定力 这种运行机制,放大到全社会,也一样成立对慈善的最好态度,也是无为而治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前几天有则留言可做为例证: 这位自尊的读者,我很喜爱他值得有更好的人生 但是多数人在这种诱惑下,可能就放下自尊,刻意维持更差的人生,因为我穷,所以有固定的保障,我去工作,所得未必更多,不如就算了激励什么,得到什么,因为一个人的贫穷而奖励他,更容易让他继续贫穷 这个道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亨利·福特,有深刻的洞见,他既是改变世界的企业家,同时也是顶尖的慈善家 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对懒惰极其痛恨,他说:人应该整天想着工作,并且整夜都梦见工作 他对笨人没有期待:我们应当承认,人类在智力上是有差别的 对于那些不同意工作的人,亨利·福特认为他们只能享受一种权利:挨饿 就是这么一个冷酷的资本家,却用企业家特有的创新思维,完成了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