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加拿大“逃生巴士”看化工安全防线

从加拿大“逃生巴士”看化工安全防线_第1页
从加拿大“逃生巴士”看化工安全防线_第2页
从加拿大“逃生巴士”看化工安全防线位于地下 300 米的加拿大丘吉尔瀑布水电站常年备有一辆“逃生巴士”,每天 24 小时在控制室出口待命。尽管自 1971 年电站投运以来这辆巴士从未用过,但 30 多年以来工作人员仍然每天坚持检测、修理,只是为了在出现人类“未知”灾难、电站自身防备系统完全失效的情况下启用它。为了几无可能的灾难,几十年如一日检测、修理一辆从来不用的巴士,这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丘吉尔水电站由当时世界顶尖的技术专家精心设计,已成功抵御过无数次自然灾害,从未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既然如此,再设“逃生巴士”岂不是浪费?联想到我们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企业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预防措施日臻完善,尤其在实施标准化之后,各类操作的安全保障措施几乎达到“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境界。其中就有许多人看来“没用”的标准化动作:每天巡视变电站环境卫生;每次外出作业前整理急救箱;每项工作结束后擦拭所有工器具……过去无关紧要的事如今成了制度。有些员工不理解,认为重复这些“多余”动作是浪费时间和人力。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情况下,那些“影响进度”、“耗费资源”的环节是否可以忽略?答案应该很明确。急救箱、“逃生巴士”可能几年、十几年都不会动用,环境卫生、工具清洁度似乎也与安全不沾边,但正是这些细节反映出企业安全基础、员工遵章意识的牢固程度。对丘吉尔瀑布水电站来说,某一天或更长时间停止检测、修理“逃生巴士”也许不会真的产生什么影响,但作为安保体系的一部分,这一“停止”就意味着整个系统失去了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同样,一次作业少了某个“多余”的步骤一时也许无碍大局,但由此引发的很可能是以后更多次、更大范围对标准化的“精简”,长此下去,安全意识淡薄,执行力缺失,终将成为难以弥补的安全漏洞。一个企业能把最细小的、甚至看似“多余”的安全措施长期严格地落到实处,其整体防线必定坚不可摧。这或许正是丘吉尔水电站几十年无事故背后的根本原因。对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的不仅是“多余的巴士”,更重要的是常年坚守防线的耐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