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美文授“渔”,妙用技法捕“鱼”—《作文语言创新技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巧借美文授“渔”,妙用技法捕“鱼”—作文语言创新技法》。本课是中考作文系列复习中继审题、选材立意、构思之后的第四个专题。在语言表达上,文从字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而文采斐然、个性鲜明是我们的更高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不仅如此,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规定,一类作文的基础等级是“通顺流畅、得体”,发展等级是“语言有文采”或“表达有特色”。可见,语言精彩与否直接影响作文的整体分数。那什么就是“有文采”呢?“有文采”包括四个方面:用词丰富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意蕴。而我们学生贫乏,甚至是空洞,俗套,泛泛而谈的表达在作文中颇具代表性。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语言出彩技巧。并通过品味、修改、模仿等活动,授之以“渔”,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平时多看、多思、多用的重要性。当然,掌握方法容易,巧用技法捕“鱼”时,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把运用写作手法让语言“靓”起来定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整节课分成四大板块:一、 精导引标——认识语言精彩的重要性,明确探究目标。二、技法探究——探究语言出彩的常用方法 (指点迷津)。三、温馨提示----“十要、十不要”四、实战演练——尝试使用精彩语言作文 (100 字以内)首先,借用英国诗人拜伦的生活实例,直观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技法的积极性,并简单出示目标, 做到心中有数。“旧书不厌百回读,读写结合益处多”,教材就是我们系统复习、总结方法的最好资源,所以我充分挖掘朱自清《春》的名句师生共同品析中感受运用修辞,引用名言不仅能让文采斐然,而且凝练生动,意蕴深厚的表达效果,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一个语言创新技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真情才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解除头脑禁锢,使学生说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我选取写真事,抒真情的句段,在品读思考中指导自己今后的写作。课标教学要求:作文教学要特别注意启迪性。在出示第三个技法之前,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的病文,逐步指导学生发现病情,探究病因,对症下药,并通过范例赏析,寻找两段文字的差距,具体体会细腻描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