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鼠疫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要点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 2011 年下发的《鼠疫诊疗方案(试行)》的通知中第八部分“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报告、隔离、防护和消毒,具体要求如下:(一)报告我国人间鼠疫监测和救治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凡发现可能感染鼠疫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处(二)隔离1.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原则,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分别予以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的,可对同类型鼠疫病例进行同室隔离。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建立临时隔离病房。2.直接接触者:是指在无有效防护状态下与疑似、确诊病例或相关病例尸体近距离接触且有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应对直接接触者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三)个人防护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应采取加强防护。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防护眼镜、防护服、N95 口罩、手套、鞋套等。当需要对肺鼠疫患者近距离护理操作,有分泌物等喷溅的风险时,推荐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眼罩、面罩等防护。如遇到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高感染风险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根据诊疗工作需要,或对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时,相关人员应穿着隔离衣或防护服。近距离护理,或有高感染风险操作时,应选用防护服。隔离衣应选用背后开口款式,尽可能遮盖住使用者的全部衣服2和外露皮肤。进入隔离病房时,应佩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鞋套。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在指定的区域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口罩应是最后一个脱卸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推荐在安全的区域脱卸,避免吸入因脱卸其他防护用品时产生的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脱卸防护用品后,应立即实施手卫生。(四)手卫生按 WHO“手卫生 5 时刻”规范实施手卫生。当手部有明显污染时,应采用肥皂和流动水下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宜使用速干手消剂消毒双手。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前后,均需要进行手卫生。预见可能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等污染物时,应戴清洁手套。戴手套时,不得随意接触环境表面,以免污染环境。脱卸手套后应立即实施手卫生。(五)患者的安置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入院时,应在隔离区内的卫生处置室,对其登记、并进行全身沐浴消毒、更衣、换鞋后,送入病房。患者入院时,应指导患者脱掉全部衣服(可能受到污染),并将其储存在贴有生物安全标签的塑料袋中。指导患者采用肥皂或沐浴液彻底清洗全身,必要时协助行动不便的患者淋浴。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