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子 备 课 表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备课人:武海琴课题《古代诗歌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时间2020 年 5 月 21 日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过程与方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情感与态度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加深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诵读、分析、点拨教 学 流 程环节教师行为学生任务设计意图修改意见 一、学习《登幽州台歌》(一)导读幽州台,即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三)读“景(描写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生 成 预 设 : 时 间 角 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二)读背景,知人论世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而无法施展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生 成 预 设 : 空 间 角 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四)读“情(抒发的感情)、志(表达的志趣)”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活动设计 1:朗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思考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 的 ?“ 古 人 ” 指谁?“来者”指谁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活 动 设 计 2: 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思考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二)读背景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也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二、学习《望岳》(一)导读泰山,五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