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分析《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是《物体运动》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围绕惯性现象,从生活中隐含着惯性特性的小游戏出发,以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从而步步深入了解惯性的特点。本单元前两课学生已经了解到静止和运动相对性的一些事例,能描述出运动中物体位置的变化。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击打棋子活动、运动的小车遇到障碍物活动来认识物体静止和运动状态改变后,运动状态的变化特点,从而认识惯性特征。这些活动动手能力强,又富有挑战性,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联系生活实际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中隐含的惯性现象相结合,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惯性现象的利与弊。拓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惯性不同的原因。二、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了解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惯性;能通过上网、查阅书刊、向周围的人了解咨询等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能对惯性实验中的发现和研究结果发表意见,并做到与其他同学交换意见。.每个同学做到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小组内做到主动动手动脑热情参与,协作配合。小组间做到积极交流,敢于质疑。全班同学形成敢于质疑、善于探究、乐于动手的学习氛围;最终能将惯性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具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是惯性,知道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能用所学的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惯性。四、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指导学生探究所有物体都有惯性。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玻璃杯、木板、鸡蛋、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棋子、纸条、尺子、小车、木块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语: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和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教师演示:大家往前看,现在桌子上放有三个盛有水的杯子,在杯子上放有一个木板,在木板上面放有三个鸡蛋,并将鸡蛋和木板下面水杯的上下位置保持一致。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用力推动木板,有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生:鸡蛋会掉到杯子里;鸡蛋会飞出去;鸡蛋会碎。)教师演示推木板。教师引导:谁愿意来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鸡蛋掉到了水杯里)大家看到了吗?(看到了)你想到了什么?(鸡蛋为什么会掉到杯子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课教师板书课题:改变物体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