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小缆车》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围绕“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实验活动以“车的运动”为主要载体,对力的研究贯穿始终,重点研究了重力和摩檫力。本课教材有两个主要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引出重力的概念。2、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二板块,即重力与拉力的转化、实验的设计、实验操作的指导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上。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科学课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学生更加重视这门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综合素养有了较大提升,掌握了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探究能力有限。就本课而言,学生对于运动和力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和感知。教师课前提出了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老师的布置,收集了相关资料,对重力和拉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好本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过程与方法:1、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22、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五、教学准备学生:每 4 人一组,每组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一个、实验记录表一份。教师: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一个,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那么它们都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呢?(点击播放课件)学生讨论:人力、马力、电力2、教师用课件出示缆车:认识这辆车吗?这就是有名的香港太平山山顶缆车,车子里没有任何动力装置,只有一个方向盘,那这辆车是靠什么来运动的呢?教师点击课件,钢缆绳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