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技术原理与快充协议总结一.快充技术的发展和 USB 接口的衍化(1)快充技术的发展第一代主流手机是诺基亚的功能机,这种手机有着非常小的屏幕和实体的胶质按键,充电接口采用的是圆形的接口,电池可以拆卸,存储采用的是内置可拆卸存储卡,利用读卡器读取其中内容,此时的充电线和数据线是分离的。诺基亚功能机的屏幕小,无法连接互联网,功能简单,主要用来接打电话和发送短信,所以耗电也少,对于大电池和快充没有需求,一晚上充满电可以使用一周时间。随后国内厂家推出大容量的电池,功能没有多少变化,也只是增加了续航时间。2007 年,Stevejobs 建立了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 Iphone 手机,首次将大部分按键给去掉,只在正面留了一个按键,此时的手机屏幕提升到了 3.5 英寸,在当时算是巨型屏幕了,同时电池也做成了不可拆卸,人们从此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越来越多的手机功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池电量去支撑,智能手机无法向诺基亚功能手机上维持长达一周的续航时间,但是智能手机带给人的体验是无法抹去的,于是人们把眼光投向了增大电池容量和缩短充电时间。国内此时的手机厂商以 oppo 为代表,选择的方案是缩短充电时间,其中“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但是 VOOC 的闪充有一个缺点:只有 OPPO 手机独享,这是因为 OPPO 的快充是通过改变充电接口的针脚数量实现电压不变,电流增大进而提高充电功率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这个充电接口与市面上的标准接口无法通用。随后高通快充协议 QC2.0 问世,市面上搭载高通QC2.0 的快充手机才大量流行,快充正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耗电量也越来越高,但是电池的容量提升发展显然没有跟得上节奏,虽然智能手机在容量上有所提升,但终究是提升不大,因此各大手机厂商将目光投向了充电功率上面。高通 QC2.0 是发展较早的快充协议,此后华为FCP,SCP,三星 AFC,OPPO 的 VOOC 和 SuperVooc 等开始发布,这些私有快充协议的发布造成了市面上不同充电接口之间的不兼容,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基于此种混乱的情况,USB 标准化组织 USB-IF 联合高通,苹果等科技巨头推出了 USB-PD 快速充电标准,旨在统一快充标准。与此同死,USB-C 接口出现,可以支持正反盲插,使得 USB-PD 协议的普及非常快。要实现快充需要三个方面共同配合,充电适配器支持,充电线支持,手机支持,缺失其中任何一环都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