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2、道路建筑限界: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3、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4、道路面积密度: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5、道路非直线系数: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7、高架路: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8、分流点: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10、冲突点: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11、缘石半径:247 页12、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14、交织段长度: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16、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17、雨水管道埋深: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19、径流系数: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屮,其值常小于 1.20、平均照度: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 1 坎德拉的光强度。(或者每平方米照射面上 1 流明 lm 的光通量)21、分流制: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方式。22、合流制: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二、填空题1.我国从西周开始划分公路与城市道路,其中公路称为鄙野,由遂人负责管理;城市道路称为国中,由匠人负责管理。2.我国从西周(朝代)开始将道路划分公路和城市道路,其中城市道路又分为经、纬、环、野四个等级。3.秦朝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