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的形状》说课(课前)尊敬的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课《认识物体的形状》,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意图、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科学课程在总标准中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更为具体的特征,建立起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并不陌生的“形状”这一物体的基本特征展开研究。通过游戏化的研究活动——摆放,发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使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二、说教法和学法:基于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要以学生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本课的特点,我确定教法是:实验探究法。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交流,大胆表达的能力,从而真正体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实验探究”辅助“观察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和意图;根据以上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不同。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占.八、、•重占: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