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内救援的分析和探讨一、引言对落入井内人员的救援,是公安消防队的职责和法定义务。在众多的消防救援种类中,井内救援一直是个难点,而在当前的训练中,各地却未将此项科目纳入其中。近几年以来,随着井内救援行动的渐渐增多,救援行动显现出许多不足。对此,各地公安消防队(如 XX 市消防局)开始增设了一些井内救援的训练专项,有效提高了救援能力。二、井的类型及其救援特点1.井的类型井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井圈材质,可分为土井、砖井、石井等。按口径分类,可分为可进入和不可进入井——可进入井,指对于一般的消防员佩戴呼吸器具及救援工具便可进入内部实施救援行动的井;不可进入井则反之。2.井内救援特点周围地面环境复杂,难以寻找和发现事故地点。据统计,大部分的落井事故均发生在农村、山区等偏远地区或建筑施工场地。这些井大多因干涸后废弃,或是采砂石后形成,周围长满杂草,非常隐蔽,过往行人很容易掉落。据对案例进行分析,大部分人落井后被发现的时间都比较晚,有时甚至 2-3 天后才被发现;一些落井人员,不能承受井底缺氧、潮湿、黑暗的环境,导致晕迷或死亡。内部空间狭小,展开救援困难。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据统计分析,一般的井口直径约为 1 米,有的更为狭小,而人的身体宽度约为 0.8-1.0 米。消防员要进入井内救人,施展的空间比较小。有的井口径不一、曲折幽长,深达几十米。救援人员和待救者易产生恐惧心理。井内空气受外界气流影响较小,二氧化碳渐渐沉积于井底。落入井内后,会因缺氧导致窒息,严重者出现死亡。光线不易照入井内,水气不易蒸发,形成黑暗潮湿的井内环境。遇上下雨天,井内还会积聚大量的水。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未受培训的救援人员和待救者是很难承受的,假如长时间陷于井底,还易产生幻觉。不可预见的二次事故。一些长时间无人使用的枯井,很容易成为蛇、鼠类的栖息场所。还有些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下,井内有较深的水层,还会因水层浸泡或周围震动出现松动和塌落,埋压救援人员或待救者。3.救援指导思想“正确合理使用救援方法,快速实施救援行动,科学、安全、快速、灵活”是实施井内救援的指导思想。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要掌握现场特点,科学选择救援方法。待救者在井内呆的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大,因此,指挥员要在正确选择救援方法的情况下,快速实施救援行动。救援过程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指挥员要灵活机动、科学决策,赢得最佳的救援时机。4.救援前准备现场询问。询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