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收益情况和增收途径 一、引言 计量教育收益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定量地证明教育的经济价值。一般而言,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的经济价值将会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教育得到较快进展,据 20XX 年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省人口为万人,在全省 6 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万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万人;同 20XX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20XX 人上升为 5778 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 6563 人上升为 8376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 21233 人上升为27480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 44768 人下降为 43388 人。[1]而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大学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也在大幅度上升。从下页表 1 中可以看出,云南 8 个少数民族地州具有大学文化的人数约占全省这个指标数值的%,具有高中文化的人数约占全省这个指标数值的%,具有初中文化的人数约占全省这个指标数值的%,具有小学文化的人数约占全省这个指标数值的%.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具有大学文化的人员较多,而迪庆藏族自治州具有大学文化的人数最少。然而,虽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规模增加很快,但是,关于教育所带来的回报却没有准确的统计,对少数民族地区得到的教育收益以及与其它发达地区教育收益的差距没有清楚的说明。实际上,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可以明确其教育的培育目标,为规划教育的投资指明方向,进而分配好教育的各级投资比例,同时也为学校进一步讨论教育收益率和教育的经济效益提供基础材料。另外,通过教育收益分析还可以了解教育在经济进展中所占的份额,为经济进展带来新的切入点。 二、核心概念及现状描述 一般而言,教育的收益可为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个人收益是指个人投资于教育而增加的收益数值,社会收益是指国家因投资于教育而增加的收益数值。个人收益比较的是不同的私人投资机会,而社会收益比较的是不同的社会投资机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个人教育收益。一般情况下,个人接受教育的年数越多,得到的收入就越高。为了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本文引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XX 年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讨论的需要,选取有关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抽样调查的结果,有所针对性地选择了有效样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