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什么节日? 每年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又可以叫做“春耕节”,在这天有的地方会拜龙王爷,有的地方会拜土地公公。二月二除了是龙抬头的日子,还是什么日子呢?一起去看看吧。 问: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什么? 答: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中和节。 20XX 年 3 月 18 日是夏历(阴历)“二月二龙抬头”此节唐代已有,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写出了春来雨后,草、菜破土萌生,着薄衣的人们上街过节的情况。而在宋代,此节亦盛行。 明代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又汪灏《广群芳谱天时谱》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清代咸丰年间《武定府志》则记载:“……以二月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于贞元五年(公元 789 年)设立的。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 据说李泌提倡设立这个节日的理由是为了祭勾芒神,也就是祭日神。传说,中和节是太阳的生日,尉迟枢《南梵新闻》记载说:“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更相馈遗,务极新巧,宫中亦然,谓之献生子。”可见献生子是中和节活动的主要特点。在唐朝帝王的提倡下,中和节达到了极盛,每年逢此日,人们都要加以庆祝并进行祭祀活动。 唐吕渭写《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歌颂,记录了唐德宗李适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情况。而唐德宗也亲自写了《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诗,并让大臣写诗,也即所谓奉和御制。 就这样,李泌写了《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诗,裴度写了《中和节诏赐公卿尺》,李观写了《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君臣纷纷写诗庆祝中和节,可见当时中和节之盛况。 “中和节”主要兴盛于唐代,但以后各朝仍然把它当作一个节日看待,每逢这一天,皇帝都要进行耕种仪式,象征性地赐给人民百谷,以示劝民努力从事耕织。在民间,亲友们也常聚集在一起喝中和酒,并祭祀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