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现状及法律规范管理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在资本与证券市场高度进展,信息依赖性日益增强的今日,无论对于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管理,对于国民经济还是个人利益,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意义都是举足轻重的。本文在对论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解析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主要包括财务事项等经营信息和非财务事项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信息、法律事务、资产评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财务会计信息是最根本的,它是公司各方面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象 1、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首先是公司的股东,包括国家股东、企业法人股东、社会个人股东和外商投资者。 2、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还包括公司的各种债权人,如银行、原材料供应商、公司债券持有者等。 3、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也是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代表政府的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各上市公司的定期或不定期报告,掌握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实现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管理,保证证券市场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进展,维护公众的投资利益。 4、证券市场上存在一些打算购买股票或债券的投资者,他们被称为潜在的投资者。这些潜在的投资者也是公司信息的使用者。 5、公司信息的披露对象还包括公司职工。从自身利益出发,公司职工同样希望公司能以公开的方式提供有关信息。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进展,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在质和量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与此同时当前上市公司财务信自披露仍然存在着可信度低、决策有用性不强和时效性差等几方而的问题。 财务信息可信度低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政策与手段使用不当。有的上市公司不顾职业道德,配合庄家炒作进行利润包装,少计费用和损失,不恰当地提前确认或制造收入和收益;二是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配股及格线,有的公司在报告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三是将费用扫在“待摊费用”科目,采纳推迟费用入帐时间的办法降低本期费用。 2、违反有关证券和会计法规,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