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 中国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 前段时间发表一份对中国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2025 年中国乳品市场将翻番,达到 20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口味的变化,零售业态的现代化以及不断增加的富裕人口,将改变这个新兴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且像国内其他行业一样,乳品业有可能出现整合风潮。 而在其中,凭借在产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理方面的优势,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乳品市场,在对 150 多个中国城镇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喜好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麦肯锡认为: 首先,中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 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我们预测未来 5 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 22%、38%和 31%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 2 到 3 倍。 其次,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规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一情况不同程度上可见于其他的包装食品产业。以XX 年为例,中国前三大城市占整个乳品行业收入的 14%;到2025 年,它们的份额将跌至 11%。从现在到 2025 年,70%的收入将来自位居其后的 100 个二、三级城市。 再有,麦肯锡认为中国的乳品分销渠道和分销方式将出现迁移。XX 年时中国包装食品产业在城镇地区销售额中有五分之一来自于现代零售业态(如超市及大卖场),XX 年则上升至三分之一。XX 年对外资零售管制的放松,意味着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可以继续在中国大举拓展。零售业态的变迁将给乳品制造商带来巨大变革。1998 年 40%的乳品通过现代业态分销,而到2025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然而对中国乳品业来说,现代业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业态使乳品制造商得以借助更为有效的供应链运送产品至销售点,同时也得以借助更便利和友好的环境销售产品,因为超市提供了专业的营销和展示支持。但另一方面,在进场费和上架费方面,现代零售商比小型杂货店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某些现代零售商甚至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乳制品。 要取得成功,国内乳制品企业必须培育自己在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客户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能力。以牛奶饮品和酸奶为例,此类产品多以创新取胜,要求企业有强大的研发配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