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与厌学的教育措施 【摘 要】本文论述了“乐学”的内涵,并结合当前社会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和原因,对如何实施“乐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究。从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育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制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提供参加机会,体验欢乐学习;创设乐学情景,实施欢乐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乐学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乐学厌学教育 1“乐学”的内涵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乐于学习早有认识和提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这就把乐于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此外,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入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表达了这种乐学的境界。刘宝楠在其《论语正义》中断言:“不改其乐,正谓不改其好学之乐……乐其有得于己也。”在刘先生看来,此“乐”源自于“学”,但其重点强调学习结果之乐。钱穆直言:“所学即学其乐,所乐亦乐其学。”这里“学其乐”实则可以理解为学中自有乐,是过程之乐,而“乐其学”是因学而乐,是结果之乐。明代学者王心斋所写的《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更是从哲理高度阐述了欢乐心理与高效学习的辩证关系,视“乐”与“学”为有机的整体。 2学生厌学的现象及原因 直接原因——课业负担过重。中国青少年讨论中心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讨论显示,%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 15 名,这样的期望和要求使得大多数父母非常重视和关怀孩子的学习,常常辅导、检查功课、布置额外的作业。调查发现,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其中,%的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的作业,%的中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作业。 间接原因——把孩子当成一场赌博。中国青少年讨论中心副主任、讨论员孙云晓曾提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这番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假如是父母灌输给孩子从小要关怀时政是一种悲伤,给孩子灌输太多和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东西势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延长班、繁重的课业使得孩子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父母甚至不敢给自己孩子哪怕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时间,原因是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假如其他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是 10 个小时,那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