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讨论读后感精选4 篇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乌合之众:大众心理讨论读后感精选,这本书你在读完之后的感触是什么?思考是什么?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01 总的来说,《乌合之众》是一本讨论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亮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即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这本书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很多观点结合现实确实能引发思考。但是深化思考后会发现部分观点偏激且片面,并且这些观点的真实性无法考证,更像是来源于作者的经验推断和对历史的主观解读。 当我们从个体走进集体,真的就会发生从理性到非理性的转变吗?这种突然的转变未免过于奇妙。回想我们置身集体的时刻,真的成了丧失了头脑、任人摆布的木偶吗?这种理性-疯狂的二分法,未免过于绝对。 我们可以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解释理性号召人们赶走了国王,为什么还出现了雅各宾专政的恐怖。勒庞指出:“理性已尽其所能,别再做更多的指望了,对于那些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另寻他法。” 勒庞预言了当代社会的舆论分化和反从众意识的上位,传统及偶像的衰落,草根意识的崛起,舆论带来不同阵营的声音。根据勒庞的推演,最终绝大多数群众在此起彼伏纷繁复杂的不同意见下无所适从,英雄的消逝导致群体性的麻木,即对除涉及自身利益之外的公众话题和事件漠不关怀,西方国家逐年下降的投票率和中国近年流行的“娱乐至死”主义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论点。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的观点也许有些偏激,但这本书是其大众心理讨论的一项成果,也是大众心理讨论成果的一次检验。从其百年来的影响力来看,这本书确有其独到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观点的合理性。 02 最近读了两本书: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讨论》和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为什么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读呢?因为它们都源于同一个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 相比于《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直接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分析,《乌合之众》只是用法国大革命中的历史事件来佐证作者的论点。 法国大革命也可以说是法国民主政治改革,如今,民主,自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