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样的发现叫好——《维生素 C 的故事》(苏教版第七册)片段赏析师:同学们读了课题,头脑中都产生了哪些小问号?生:维生素 C 是什么东西?生:维生素 C 是什么样子?生:维生素 C 是谁发现的?师:读读课文,信任同学们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生:原来是哥伦布发现了维生素 C。生:不对,应该是船员们发现了维生素 C。生:你们都错了,发现维生素 C 的是意大利的医生呀!师:究竟是谁发现的呢?生相互争吵,各持己见。师有意识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探讨。生:我们一致认为是哥伦布发现的。因为这种病起因于海上,又在海上得到了解决,而这些都和哥伦布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假如没有哥伦布的惊喜与奇怪,就不会将果子带到医生那里,也就发现不了维生素 C。师:这组同学的理由很充分,有独到见解。生:我们一致认为是船员发现的。我们的理由是,病因船员而起,但在他们无望的时候,却意外地服用了野果,使性命得以存活,也就是说,没有他们的经历,就没有发现维生素 C 的可能。师:你们的话让人耳目一新,了不起!生:我们一致认为是医生们发现的。先说船员,他们只不过最先品尝到了维生素 C,并借助它治好了身体。再说哥伦布,他只不过是为更早地发现维生素 C 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师:(带头鼓掌),我觉得你们是我的老师,你们的话让人豁然开朗。师:正是如此,船员们是维生素 C 的受益者,哥伦布仅为维生素 C 的发现提供了事实依据,这顶桂冠应该属于意大利的医务人员。反思:读着这则教学案例,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孩子们的思维!他们的理解比起老师更有创意,更为深刻。没有船员们的经历,就没有发现维生素 C 的可能。这样的想法真让人激动,再说哥伦布,他只不过是为更早地发现维生素 C 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显然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在为这样的发现叫好的同时,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几何时变了?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投入,如此扎实,如此聪慧?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1、全新的课堂应该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前提是理解,而理解的基础是尊重,没有了尊重,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尊重学生,应是我们课堂中的头等大事。尊重学生,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正视他们的存在。既要正视到他们的声音,案例中学生们的不同回答;又要正视到他们的举止,如案例中学生们的争吵不休,要能从他们的体态语言中感知他们的所求,洞察他们的所想,满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