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为什么我们最后都会选择放弃善良

为什么我们最后都会选择放弃善良_第1页
为什么我们最后都会选择放弃善良_第2页
为什么我们最后都会选择放弃善良_第3页
为什么我们最后都会选择放弃善良 很多时候我么会发现,自己的善良会被利用,当次数多了的时候就会发现,善良在这个社会不太现实,我们只能选择放弃来成全自己,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很多答主都提到,由于目睹 or 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发现善良并不是达成目的最有效的方式,于是选择放弃善良;这些人都可能是迫于无奈。但日常生活中,有一类“善良”或许应当主动放弃——从不拒绝。“以前我认为拒绝别人很自私,所以别人说什么都马上说好。 特别刚工作那会,同事说什么做什么,给他们买饭拿外卖拿快递…进展到后来,他们把所有杂活推给我,甚至耽误自己的正事被领导骂……其实我是想拒绝的,但又怕因此被同事孤立,那大半年常常委屈的半夜里被窝里哭。直到后来公司又进了新人,她真的拒绝了同事让她在工作时间跑腿,但也没人说她不好。就是从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憋屈其实根本不怪别人,再也不想这样了。从此后说“不”的时候特别理直气壮。”正如我们这位粉丝,曾认为拒绝他人是自私的,为了“善良”不断退让、甚至到了自我牺牲的地步。然而这对自己一点帮助也没有,甚至有很多损耗。直到发现拒绝也不会导致她想象中的后果时,她决定放弃这种“善良”。我们来谈谈“不拒绝”这种“善良”的行为。 不拒绝,实质是一种“被动接受”在生活中,有一类人将自我表达看成一种冒险或负面事情。他们内心明明很不情愿,却无法明确地拒绝他人的请求甚至是苛求;无法自由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需求;无法坚持维护自己合理的权益或需求。这就是“被动接受型”的人际沟通互动模式。无法拒绝 or 不想拒绝? 1. 人为什么会从主观上就不想拒绝他人?一些人认为对别人的帮助是自己责任与义务所在,这可能源于一种救世主情节(Beck, 20XX)。一方面,不拒绝可以获得对他人的控制感。当他人反复求助于自己的时候,自己也就成为对方不可或缺的依靠(Rooney, 20XX)。此时的不拒绝,源于个体内心对控制的渴望,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主动。另一方面,拒绝可能意味着“你的需求我做不到”、“我不全能”。这是他们非常不同意感受到的暗示。只有通过完成他人的一切请求,才显得自己全能,且更加友善、无私利他(Rooney, 20XX)。 2. 有时明明心里想拒绝,但嘴上无法拒绝 a. 这可能是出于讨好他人对于讨好者来说,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自于外界源源不断的对于自己的肯定。因此只有不断满足他人需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