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支持实践积极作用 临床营养支持引进到我国已 30 余年。它已逐步进入到 I 临床各个专科,成为治疗措施的一部分,显示它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必要性,为临床提高治疗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回顾 30 余年,我同临床营养支持的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学习试用阶段;②教育推广阶段;③临床普及阶段。 1970 至 1985 年是学习试用阶段。从文献中获得 Dudfick 和 Wilmore 倡用IntravenousHyperalimentation 的信息后,我国有部分学者与胃肠外科医师结合本身工作的需要,接触到这一技术资料,认识到它的新颖性与 I 临床的需要性,开始了探究,试图将这一技术移植到我国的临床应用中,特别是有利于那些胃肠功能有障碍极需补充营养而又缺乏有效方法的病人,如肠瘘和短肠综合征等,但缺乏必需的器械与制剂。当时国内仅有水解蛋白液和高渗葡萄糖,更无腔静脉置管和输注营养液的器械设备。经过不懈地努力自行设计制作后,终于使腔静脉置管输注营养液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开始为部分病人解决营养供给困难的问题。虽只是在少数医院内试行,但有了一个开端和茁壮的萌芽。15年后,在庐山召开第一次全国 I 临床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虽然只有 45 位代表,宣读了 8 篇文章,但对临床营养支持的需要性、有用性与迫切性有了一致的认识,认为应该在我国迅速、广泛地开展学习、推广与应用,提高病人的治疗水平。 1986 至 1995 年是教育推广阶段。继庐山会议后。1986 年即由先行应用的几所医院组织了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支持学习班,人数达 100 人。其后,学·院士论坛·习班逐渐增多,在南京、上海、北京都有进行,仅南京现在每年二期,已举办过 28 期。学习班对推广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起着极大的作用,可以说经过学习班的人员,都已成为临床应用营养支持的骨干。同时,在 20 世纪 80 年代,正值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外的信息、学术沟通不断增加。有关临床营养支持的药械也开始进入我国。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开始建厂。生产有关营养支持的药械,先是生产了复方氨基酸液,1988 年开始生产脂肪乳剂。相应地,肠内营养制剂也可在国内生产。有了基础理论的教育,又有药械供应,临床营养支持逐渐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1990 年,在南京进行第二届全国临床营养支持学术会议时,与会代表达 250 余人,并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从此形成了制度,每 2 年召开一次,第十届会议于 2025 年在上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