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影响讨论 随着临床药学的进展,合理用药被提到应有的高度。然而,自合理用药提出至今,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十分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 1/3 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 l0%~30%,不仅造成药品资源浪费,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因而,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医疗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便成为临床药师的工作重点。 1 合理用药的概念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机制,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包括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3]。合理用药涉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患者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首先要求医师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不良反应,选择适宜的药物;药师协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包括恰当的给药途径,合适的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给药;护士应该正确进行药物治疗,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另外需要患者良好依从完成正确的药物治疗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2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药物选择不当,包括临床适应证不适宜、药物有禁忌症、药物剂型不适宜、联合用药选择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药物应用方法不当,具体包括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偏小;疗程不足或疗程过长;时间或浓度依赖性药物的给药频次、给药时间间隔不适宜;给药途径不当;无依据的超说明书用药。当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或可用可不用治疗时,无原则地用一些无效也无害的“药物”,或无病用药,以及不必要的预防用药;轻症用重药,这里的“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指贵重药,如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为提高医疗单位的经济收入而开大处方,开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另一层含义指用药重量重。患者看病急于求成,多方就诊,而医师又未及时在门诊病历中详细的记录用药情况,导致重复用药;或为提高疗效,想当然加大药物剂量或服药 1~2 天疗效不明显,私自停药、换药;另外患者片面地信任药品的宣传广告,不适当地甚至错误用药,或用假药及劣药。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用药主要有医疗机构和患者两方面的原因。在我国患者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来自医院,因此大多数不合理用药发生在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 12%~32%。临...